小黑蚊不是蚊子,學名叫做台灣鋏蠓,是嗜吸人血的昆蟲,閩南話叫做「烏微仔」,因攻擊性強,又被稱做「小金剛」 文獻記載,日本學者白木1913年在台中縣山區首次發現台灣鋏蠓,原本分布台中縣市、南投縣、花蓮縣、台南縣、嘉義縣的山邊,1967年在台中縣大度山危害嚴重,引起學者重視,開始研究調查。現在全台山區淪陷,小黑蚊更有侵入平地鄉鎮趨勢,許多縣市每年編列預算藥殺小黑蚊,成效並不好。 小黑蚊的成蚊體型微小,不到0.14公分,雌蟲吸食人血當作孵育後代的養分,雄蟲以露水或花蜜為主食。幼蟲體型更小,僅0.035公分,根據調查,竹園、茶園、檳榔園和靠圍牆邊的青苔是幼蟲搖籃。 不少農民為了驅蚊,採樟樹種子搓揉塗抹在手腳處,防蚊效果約30分鐘,更多農民乾脆在腰間繫著蚊香下田。 「小黑蚊不是蚊子!」中興大學昆蟲系副教授李學進,對小黑蚊已有15年餘的研究。他指出,小黑蚊不是蚊子,孳長環境與蚊子不盡相同,清理住家環境時,應特別注意庭院、水溝壁等潮溼地面,若附著青苔就易孳生小黑蚊。 李學進表示,民國50、60年時,台南、花蓮等地就發現小黑蚊的蹤跡,目前全國各縣市已淪陷,較多的地區為花蓮縣秀林、鳳林、瑞穗,南投縣的竹山、鹿谷,台中市的大坑及台南的歸仁、關廟等地。 他強調,很多人把小黑蚊當成蚊子,拚命清水溝,卻忽略小黑蚊紡虫藏身的水溝壁,尤其墨綠色的青苔或藻類,為小黑蚊最喜歡的生長環境,除了用力刷洗,還可噴灑除藻劑。 他指出,小黑蚊己蔓延全台,15年來到各地調查,同樣20分鐘,有些地方能有上百隻小黑蚊聚集,有些只有數隻,目前採藥劑防治小黑蚊,但藥效過了,小黑蚊仍再孳長,定期清理住家周遭潮溼地面,才能有效杜絕小黑蚊。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生物系助理教授林宗歧也說,環境高度開發和地球暖化,增加許多溫暖潮濕的空間,有利小黑蚊孳生,台灣的確已被小黑蚊攻陷。他認為要削弱小黑蚊族群,最好從清除藍綠藻著手,木棧道、水塘邊、石階、疏落樹林的陰涼處,這些都是小黑蚊幼蟲的溫床。 談起了小黑蚊,成大醫院皮膚科主任許明隆印象深刻,兩三年前他曾至台南九層林一帶釣魚,穿短褲的兩條腿竟被叮滿小黑點,癢到不行,他才了解小黑蚊的可怕。 許明隆指出,被小黑蚊殘害的病人,症狀以癢為主,如果不用手抓搔,可能幾天就會痊癒;但如果抓破皮膚,可就麻煩,除了破皮紅腫之外,還可能造成大面積的色素沈澱,得治療一個月。 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蔡呈芳則表示,儘管小黑點又癢又痛,但所幸不太容易會引發過敏,可以擦一些痱子膏來止癢,嚴重時,得塗抹類固醇。 小黑蚊(台灣鋏蠓)肆虐情況到底多嚴重?環保署、衛生署、農委會的三會署副首長聯繫會報」,日前已決定動員展開小黑蚊防治戰。 「小黑蚊嗜吸人血!」環保署環境衛生及毒物管理處科長陳淑玲解釋,小黑蚊吸血口器只有0.15公分,因動物身上都有毛,有了毛髮阻隔,就咬不到,但人體皮膚光滑,加上毛髮不多,就成為小黑蚊攻擊目標。 陳淑玲表示,小黑蚊孳生範圍廣泛,無法全面防治,而每年的6、7、8月是小黑蚊成蟲數量最多,也是叮咬、滋擾最嚴重的時期,民眾如至山區遊玩,最好儘量避免在午後2至3時戶外活動。 本文摘自: http://www.babyhome.com.tw/mboard.php?op=d&bid=2&sID=1255861&r=32&page=1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小奇 的頭像
    小奇

    高壓電@北獅@愛玩的我

    小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